在朱祁镇即位后,他顺利成为太监头目,也成为了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他每次从宫门进出,都觉得朱元璋的铁牌刺眼,于是矫诏把它毁掉了。明太祖朱元璋提三尺剑平定天下,有鉴于汉唐宦官专权之祸,在皇宫门口树立了一块三尺高的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用这条铁打的规矩来警戒后世。明成祖迁都北京,也把这块铁牌扛过来了。然而,这块铁牌竟然“神秘失踪”了。此事调查多年,一无所获。
此事件被称为“历史上的谜团”。如果当年故宫门口安装了监控设备,事情应该是这样的。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月光洒在雪地上。此刻已然宵禁,紫禁城里鸦雀无声,宫门口值夜的侍卫手握画戟,昏昏欲睡。这时,从墙内传来吟诗之声,侍卫们猛然清醒,将其团团围住。在黑暗中,只见一个身披一件黑色大氅的人影踏雪而来。黑衣人掏出折扇,上面写着“忠勤体国”字样,被众人跪倒颂道:“请公公恕罪。”黑衣人笑道:“都起来吧,我有差事交给你。”
原来,这个黑衣人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当年的这个夜晚,是王振指使宋五砸碎了那个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而那块消失不见的铁牌,其实也只是废铁一块。这又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有明一代宦官专权现象极为严重,那块禁止宦官干政的大规矩根本没有起到效果。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甚至说:“阉宦之祸,历汉唐宋相寻无已,而未有若明之为烈也。”
破坏大规矩往往是从破坏小规矩开始的。除了树立铁牌制定“大规矩”之外,还有一些配套的小规矩,比如规定不许宦官读书识字,但实际上却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
最后,我们反思这段历史,可以归纳几点教训:要防微杜渐,对破坏规矩的小事不能视而不见;要有健全制度体系维护纪律,对违反规则应承担相应责任;同时,要认识到封建皇权下的所有群体都是牺牲品,其中千分之一能独得志的人对国家造成恶劣影响。但他们绝大多数还是生活在深宫底层水深火热中,不断地向更高层级攀爬,以求生存和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即便是最坚硬、最持久的大法也难以长久存活,最终只能随风散去,如同那片消失不见的一方青草一般,无迹可寻。一段历史,就这样悄然而逝,无声告别,为我们留下了深刻思考与沉痛教训。在未来,我们是否能从这些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加稳固、更加合理、更加公正的地基?只有时间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标签: 年代时间轴 、 明朝 在位时间和年号 、 历史国家先后顺序 、 朱元璋真实历史 、 朱元璋最大败笔就是立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