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董其昌,出生于1555年,在1637年离开了这个世界,是华亭(如今的上海松江)人。我是一位书画家、书画鉴赏家和书画理论家的综合体。字玄宰,号思白,也有香光居士之称,我常被人称为“董华亭”。在万历进士的荣誉之后,我得到了编修的职位,并最终升至礼部尚书这一高位,再次获得太子太保的尊称,最终谥号文敏。
我的才华横溢,喜欢探讨哲理,对名家作品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在书法上,我追求颜真卿那种率真而又韵味十足的风格,同时也广泛学习魏晋唐宋各大流派,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我的行书古雅潇洒,而楷书则融入了颜真卿《争座位》、《祭侄稿》的灵魂,又兼具怀素圆劲和米芾跌宕的情趣。人们常将我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列为“明末四大书家”,对后世影响极大。
我以禅学来论述绘画,将其分为南北两宗,并倡导“南宗”作为文人的正统信仰。我自诩作画前须读万卷经典行万里路,这一信条后来被奉为金科玉律。到目前传世作品中,有《云山小隐图》卷藏于故宫博物院,《遥山泼翠图》轴藏于上海博物馆等处。此外,还有《论画册》、《唐人诗卷》、《琵琶行诗卷》以及《前后赤壁赋册》,其中尤以《前后赤壁赋》的墨迹版著称。这幅墨迹由纸本制成,每行字数不等共101行,被分割成15幅,每幅长27.4厘米宽18.8厘米,现在收录在《石渠宝笈初编》,现在可以在故宫博物院三卷中找到。
从这份诗集我们可以看出,我所写下的每一笔都体现了李邕结实稳重与米南宫流畅自然之间的一种平衡。而最令人赞叹的是,即使面对众多艺术源泉和技巧,但我始终能保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以此展现出真正艺术家的个性特征。
标签: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因果故事 、 建文帝的真正下落 、 朱棣 后朱允炆去哪了 、 康熙的生父是洪承畴 、 大明皇位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