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指挥官的军事行动

段祺瑞简介:四任总理的民阀老将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中华时期著名军事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临时执政。

段祺瑞是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也是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他拒绝了日本人的胁迫,不愿意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这位历史人物在政治上曾被誉为“六不总理”,因为他四次出任国务总理,但每次都因各种原因辞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与孙中山有过多次冲突,被后者视为主要讨伐对象之一。

段祺瑞青年时期光绪十一年的六月,在清朝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武备学堂第一期预备生,并分入炮兵科。随后,他在天津武备学堂炮科毕业,并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此外,他还两度留学德国,与王士珍等齐名于世。

段祺瑞步入政坛是在光绪二十七年的五月,当时他受袁世凯赏识,被保奏为知府并加三品衔,同时兼充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在此后的岁月里,段祺瑞不断晋升,成为北洋新建陆军左翼炮队第三营统带、柏林军校毕业生的监督、代理总教习等职务,并参与广宗县景廷宾起义、南北两路秋操等重大事件。

1911年的十月份,当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出山后,急令段祺瑞为第一軍统領兼湖廣總督。在这关键时刻,segment Qirui由于接受了西方共和思想,对清廷提出了拥护共和的一造共和要求,这一立场影响深远,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除了这些重大事件之外,还有更多关于他的故事,如他对袁世凯称帝反对,以及之后推举黎元洪取代张勋复辟后的动态。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政坛,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人物印记,而segment Qirui就是这样一个时代巨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