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古愚京剧代表人在社会史论研究的探索

从一开始我就对戏曲充满了热爱,尤其是对中国的戏曲组织形式和特点,我在年轻时便深入民间进行考察。1921年,我去了河南,探访了开封以东地区的“靠山红”、“罗罗”、“越调”、“大梆”,直接感受着这些地方戏曲的魅力。1924年,我又来到了湖北,对汉戏和花鼓戏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对于中国戲曲有着非常真实的情感体验,并且收集了一大批原始资料。

1928年,在上海期间,我专注于京剧研究,并发表了许多关于京剧的评论文章。此后,与梁子华、刘慕云等合作创办《戏世界报》,担任主任;不久,我们又成立上海国剧保存社,由我担任社长,并主编《戏剧旬刊》。随后,该刊物更名为《十日戏剧》,共发行118期;接着,又主编起了《戏剧日刊》。此外,还应邀成为上海中华国剧学校校长。在1942年,我被聘请加入西安抗战时期的地方戲劇改進協會,作为指导委员,以戲曲宣传抗日精神。当战争结束并返回上海之后,我开始筹备成立中国戲劇改進協會,并负责编辑协会的官方刊物——《半月戲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