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被岁月静悄悄包围的山村里,几十年前,我与几个知青朋友留下了一个不太寻常的春节。我们是1968年的北京学生,被分配到山西的一个偏远村庄插队,那时的我才刚刚十几岁,离家出走,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体会到了“家”的概念。
春节前夕,大多数知青都回到了他们温暖而熟悉的地方,只有我们三个人选择留在这个陌生的、寒冷的山村过年。那时候,生活条件简直和我们的城市生活判若两人,我们住的小屋漏风,烧不着火,让人难以想象那种冰冷和寒意。除夕之夜,我们三个小伙子围坐在微弱的煤油灯旁,将手搓得通红,将脚跺得热痛,却还是忍不住流泪,因为我们那么想念那些远方亲人的温暖。
就在这时,一群老乡孩子来到我们的窑洞,说他们家的大人邀请我们去做客。这让我们的内心深处涌起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因为那个时候老乡们并不富裕,每个人一年只分得到一斤麻油,还有十几斤面粉。但是,他们还是坚持要款待我们,这份真诚和善良让我的心灵深受触动。
于是,我们开始在这个充满美好气息的小山村中穿行,用手电筒点亮道路,用步伐踏上崎岖的地面,从一户户老乡家串连过去。一进每个窑洞,就能感受到那股浓厚的节日氛围。老乡们全家聚集在炕上,不仅包着饺子还炸着油糕,把这一年的所有收获都拿出来了。他们对待我们的态度无比热情,让座、嘘寒问暖,不吝啬地给予最好的食物,无论是饺子还是油糕,都像是为了庆祝一次特别的大事一样。
我记得有一位聋哑夫妇,他们家的儿媳妇因为听力器官问题失去了说话能力,有位知青曾经尝试针灸治疗,但最终没有什么效果。不过尽管如此,她仍然非常感激那个知青。在另外一户老汉家里,也是一场特殊而又温馨的情景,那里的儿媳妇虽然不能说话,但她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特别纯粹的人性光辉。
整个除夕晚上的活动就这样进行下去,最终,在二十多户家庭中,我们吃得既足且欢,并且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人情味。当第二天清晨醒来,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成长为一个社会化的人,而这些简单而纯真的农民,是让我人生走向社会度过第一个春节的重要导师。
标签: 听王更新播讲的明朝那些事儿 、 明朝 简历 、 元代一共有多少年 、 形容宋朝繁荣的四字词语 、 明朝那些事有多少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