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有骨气皇帝的职业教材图

皇帝的职业教材:明代宗朱祁钰的《历代君鉴》案例分析

在当今社会,若以现代眼光审视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皇帝这一职业并不乏其技艺与挑战。然而,这一职业对人才要求极高,能者寡而庸者众。因此,关于皇帝的职业教育也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尽管文化基础课程如四书五经有许多名家硕儒担任教授,但实践环节却面临诸多困难——不可能让老皇帝三天两头地退位,让预备役皇帝进行专业实践吧?于是,有感于此,有些皇帝想出了编写“当皇帝”的职业案例,以古为鉴,从而学习如何更好地行使这一职责。

明代宗朱祁钰便是如此,他编著了一本名为《历代君鉴》的教材。这本书最初由林文等臣僚于景泰四年(1453年)预修,而后于宣德五年(1430年)的探花、修撰官林文完成。这本教材实际上是由朱祁钰作为招标人和验收者角色完成的,只不过署名权归他所有。在职的皇帝自编当皇子的教材,或许有些奇怪——虽然按活到老,学到老的俗语来类推,但确实有一点特殊。

朱祁钰即位时,是经过夺门之变、英宗复辟的大事件。他是宣宗第二子,被封为郕王。但他的生母成分不好,他从小就长于宫外,没有接受过当皇子的职业教育。但是在英宗被俘之后,他突然接上了这个位置,在仓促之间接过了这份重担,并改元景泰。他虽然是一位“救火队员”被赶鸭子上架的人,却似乎挺想干好这份工作。他重用忠义之士回朝堂,在成为皇帝第四年的那一年,便下令编成了《历代君鉴》这本速成教材。

书籍编完后,朱祁钰很满意,因为参与编写的人物中,如左春坊左谕德兼修撰林文升官至左庶子兼侍讲,这显示了他对此事态度的一致。而在未来的四年里,他将要经受大哥英宗复辟的惨事。所以,《历代君鉴》的出版,不仅加强了他的职业技能与修养,也反映出他对于这个工作有着良好的愿景。

《历代君鉴》共五十卷,每一卷都详细介绍了一系列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及他们的事迹,以供参考学习。这部浩大的作品,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只能走捷径,所以它实际上是根据“当主人公”的需要,从现有的历史文献中摘抄编辑而成,比如宋仁宗天圣三年五月幸南御庄观刈麦的情节,就主要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每个人的行状之前,都会特意标注“善可为法”,提醒人们好的行为模式可以学习和效仿。而结束处,则以史臣赞曰、“史臣论曰”附上史家的定论。此书及其体例,可谓是一本典型针对该职务训练的手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