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字冻云,号丛碧山房主人,是一位深受京剧爱好者尊敬的票友。他的名字常与余叔岩切磋技艺,并从钱宝森、王福山习武工。张伯驹结识余叔岩是袁世凯子袁寒云的引荐。原来张家与袁家籍贯皆河南项城,系表亲关系。张之父张振芳乃前清进士出身,光绪年间曾作长芦盐运史,卸任后创办盐业银行。时张伯驹任盐业银行董事兼总稽核。
在文物、书画、金石、收藏等方面亦多共同爱好,因此促膝倾心,关系非同一般。当他正式从余学戏时已三十一岁,每日晚饭后去其家。在十年的光阴中,他每晚深夜三时归家,如是者十年光景。他曾自豪地说:“叔岩戏文武昆乱,我传予者独多!”不为妄言。
据《氍毹纪梦诗》记述,余叔岩先后授 张戏有:《奇冤报》、《战樊城》、《长亭》、《定军山》、《阳平关》、《托兆碰碑》、《空城计》等二十八出,其中包括了许多京剧十大名段人物,如《奇冶报》的风流才子形象,《战樊城》的英勇将军形象,《长亭》的哀怨情侠形象等。此外,还有一些零散的唱段和身段,如《八蜡庙》,褚彪唱的《回荆州》,鲁肃唱的《失街亭》,王平唱的《别母乱箭》,弹词等。
除了这些 京剧经典之外,他们还共同欣赏并讨论各种艺术作品。在演出上,他们也频繁地一起观看,一起评论,一起学习,这种相互之间的情谊和对艺术的共同热爱,使他们成为了一对难得的人际关系。而当余叔岩去世时,由于病痛缠身,他未能见到最后一面,而这次生离死别,对于已经老迈的伯驹而言,无疑是一次极大的打击。但即便如此,他仍然能够保持着对生活和艺术的一份坚韧,不断地向着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前行。
至于他的另一生涯选择,那就是收养了一位梨园界的小朋友——王则昭先生。这一点,在他看来非常重要,因为他认为这种人脉对于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他甚至在众人面前坦诚讲述过这个故事,让人们了解到他对于培养下一代艺术家的重视程度。而在他的遗产中,有很多关于艺术教育的问题,也反映出了这一点,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依然不忘初心,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传递给更多的人。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就像“冰箱”里的冷气一样,“雪花”的纯净无暇,以及“冬眠”的宁静沉睡一样,“冻云楼主”提供了一个既温暖又严峻的地方,让我们思考如何用我们的生命来做更好的投资,更好的积累,以期望有一天能像“春天里的大花朵”那样绽放出来,为世界带来新的色彩、新鲜感。
标签: 明朝野史是怎样记常遇春的 、 明代简介 、 中国历史所有朝代顺序 、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 、 元代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