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初年,日本的南北朝时期,日本的一些战败的封建主转而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烧杀抢掠,这些人被称为“倭寇”。这些倭寇之患自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开始,影响了整个明朝。朱元璋在位时曾派使者到日本,但无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统一日本后,失去依托的南朝诸侯盘踞海岛,不时侵扰中国沿海。
成化年间,一些守护大名开始进行海盗活动,大破坏中日双方的正常贸易。嘉靖时期,官方贸易完全中断,再次出现了严重的倭患。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也涌现出了一批爱国将领,其中以戚继光为代表。
戚继光字元敬,是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他于嘉靖三十四年调到浙江任参将,与当地官兵恶习泛滥的情况不匹配,因此他出榜招募新军,并更新了战舰、火器等军事装备,同时对新军将士进行严格训练和排练鸳鸯阵,以抵御江浙倭寇。
鸳鸯阵是戚继光根据地形、武器装备和作战特点自创的一种战斗阵型,每个阵由十一名士兵组成,有盾牌、标枪、狼筅、长矛和短刀等多种武器,可以灵活变换阵型,使得战斗力大增。此外,他还鼓舞了士气,使得士兵们义无反顾地杀入敌阵,即使面临金银财宝也不能阻挡他们的抗敌决心。
在浙江抗击倭寇期间,戚家军九战九捷,最终清除了浙东一带的倭患。当他的部队凯旋归来,台州人民组成了一个二十多里长的欢庆队伍。这次胜利不仅提升了民众对政府防御能力信心,而且显示出戚家军作为国家重要力量的地位。
随后,当福建境内再次发生倭患时,戚继光又率部前往福建,对付那些试图突袭台州与温州的地方性小股倭寇。他敏锐洞察敌情,将其埋伏设陷阱并最终全歼。在接下来的几年的时间里,他继续平定沿海各地的小股及大规模的事变,最终成功消除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大规模危机。
尽管如此,在此过程中,还有其他一些官员意识到了“海禁”政策实际上既无法限制私人贸易,也无法有效防止或控制这种情况,因为它激发了一部分居民冒险与海外贼勾结,从而给国家造成更大的问题。不过,在隆庆末年,此类建议逐渐被采纳,并且解除了“海禁”,允许通商,这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为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奠定基础。而对于那些英雄般努力平息战争的人,如同史诗般记录,他们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目中作为历史上的经典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