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知县之位品级显赫如同宝贵珍品连皇帝也不敢轻视要成为这般官员必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我国古代知县这个官职,虽被戏谑为七品芝麻官,但其地位实则非同小可。在清朝,不仅老百姓不敢轻视知县,连皇帝也不敢忽视这位基层行政的“知县大人”。清朝统治者重视知县的作用,因为他们是皇帝立下的基石,是巩固国家根本的关键。

要成为这样一名官员,必须经过复杂的选拔程序,并符合任用条件。清朝有两条路径成为知县,一是正途,即科举出身;二是异途,如捐纳或通过“大挑”制度。

对于进士来说,只能获得做官资格,但并不一定能当上知县。每科只有前143人被分配到其他地方,其余101人才有机会担任知县,这个概率约为40%。而对于举人和监生,他们在仕途中更容易成为主力军,有60%以上的人可以担任知县。

除了考核文化知识,“大挑”还会考察气质、形象等,以决定是否选中。此外,还需通过七道考核程序:观其身言、论其资考、密其回避等,以及掣签确定去往何地服务。在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极具挑战性。

因此,无论如何,被选为一名清朝的知county都是一个不易之事。但正因为如此,对于这些基层行政人员,清政府才将他们看作巩固统治基础环节之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