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创造太极拳,其目的有三:一是健身;二是防身;三是修身。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是其初衷,也是最为基础的功效,无论哪一种流派,皆能带来显著的健康益处。武式太极拳以立拳为根本,这个根基便蕴含了两句深邃的歌诀:“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尽管其起始目标非但非技击,更旨在通过练习强体健心,以至于达到精神上的修养与自我完善,最终实现生长延年的壮志。
为什么说修养身心能够促进寿命延长呢?这正如我们所说的“无欲则刚”。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胸怀宽广,就能达到身体上的健康。而且,一旦身心双全,便可享受寿命的延伸。武式太极拳从立足于内而外,再到理论指导,其最高理想都是“益寿延年不老春”,它与其他运动方式相比,更注重对人的深层次修养。在锻炼时,不仅提升肌肉和体魄,还培养元气,最终实现自我完善,使之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达到平衡。
武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即练者应以意为君、骨肉为臣。这意味着,它既是一种肢体运动,又是一种意念运动,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念方面。在这一点上,太极区别于其他运动,如跑步或打球,它们虽然也能健身,但不是以意念作为中心。这种结合内外力量、动作与呼吸之间协调统一的训练法,对于个人全面发展具有独到的意义。
再看其施展方式,在进行各种动作时,武式太极拳并不是先做出动作再呼吸,而是在自然呼吸之下引发内气流转,从而使得练功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充满活力。不断地调整重心平衡,让身体灵活机智地适应各种要求,这对于肌肉骨骼的锻炼至关重要。
总结来说,武式太极拳既要从内部引导外部,即通过深长呼吸锻炼内脏器官,又要通过优美有致、虚实分明等多样化动作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挑战自己,让每一个姿势都成为锻炼机会。这一切共同作用,使得人体内部保持良好的状态,同时外表也显现出强健有力的形象。当一个人能够将这些原则融入日常生活中,并且持续不断地实践,那么他就能逐渐获得一种高超的心理状态——天人合一,当此境界达成时,他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可能使他的生命更加持久。此乃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为现代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宝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