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变君臣靖康之耻是否因岳飞之死而起(图)

我曾经深思,自秦汉以来帝权之性质虽同,但各朝建立的方式却迥异。秦帝国的崛起是列国长期争霸、强者胜出的结果。而晋、隋、唐、宋则是由旧政权内部的大贵族或军阀以反叛手段夺得权力。元和清两代,则是外部强大军事入侵导致中原汉族政权解体,形成异族统治。而只有汉和明两朝,是经过农民起义的长期战争,由“匹夫起事”所创造。

这两种政权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它们都是赤手空拳打下来的新政权,其领袖人物的地位是在“起事”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像其它朝代统治集团内部领导权归属早已确定。此前,如秦始皇灭六国后,商鞅变法已经使得秦国成为强大的国家;晋皇室司马氏从曹魏时期司马懿开始就已经拥有威望;隋文帝在灭周之前已在朝中掌握大权;唐高祖和宋太祖都是一些军阀,在当地自成一统,而元和清则是外来异族完全取代了中原汉族。

其次,这两个时代天下未定之际群雄并起,“起事”的豪杰共同组成了一个主从关系复杂的集团,其中许多成员都有重大功勋及实力,对于领袖构成了潜在挑战。在刘邦与其他成员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即既有君臣又有兄弟般的情谊,这种“君臣伙伴”的关系,对于领袖绝对权威构成了挑战。

李自成和洪秀全的事迹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最终覆灭正是由于这些特征发作所致。当一个以这种模式建立起来的政权结束了打天下的任务,就会面临豪强集团内部的權力斗争。必须先渡过这个危机,然后才能稳固自己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只有汉末和明初才发生了大规模杀掉功臣的情况。刘邦用几年时间除掉韩信等势力,并说出了那句名言:“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做得更为精细,有条不紊地消灭了一切同样参与“起事”的重臣,以确保自己最后无后患。

然而,忠诚与义气在面对巨大的力量时都会烟消云散。一旦出现可能威胁到个人或家族利益的人物,无论多么亲近,都难免被视为敌人。试图凭借兄道弟情获得安全感是不现实的,因为那些人的野心也许随时爆发出来。在这样一种血腥且残酷的事务上,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别人的血流尽去,一扫一切可能威胁家族统治的人类,让所有关键决策都落在自己的家人身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