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刺激了他。
暑假到了,同事为他的孩子报了个跆拳道的班。他问:“学武术多好,干嘛要学外国拳?”他说:“你真老土,现在只有跆拳道的培训班,哪儿有教武术的呀。再说暑假也就一两个月时间,要是学武术,孩子也就刚学个基本功,跆拳道都能踢木板了。”同事说的是实在话,他有个同学从体校毕业后,就曾经办班给孩子教武术。当时哪租得起什么场馆呀,就是在广场上练。一个暑假的时间,孩子们也就刚溜开腰腿。结业表演的时候,就是演练集体基本功,顶多打一套初级长拳,连对练都没有,更别提对抗了。
再往前推,他们当年是整整练了一年的基本功。天天正踢,侧踢,里摆,外摆,这还罢了,那个旋子打得又高又飘,不知道有什么用?他每次练的时候,都要琢磨这个动作在技击时的作用,但始终也没整明白。而且还有甲组长拳,也叫规定拳,是必会的项目,有个侧空翻的动作,他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因为谁打架的时候还会翻跟头呀,又不是孙悟空。我想,要是好好拜一位民间的师父,就能学会些实用的技法,再过过招,让人体会一下怎么打。
科班学出来的人最高级的是套路和对练,如果自己不另外下功夫,那就是把身体给锻炼了而已。现在的问题是,只把套路演练进行发扬光大,而离真正实质越来越远。如果剥离掉对抗性和技击性,也就不能称其为武术了。
反观跆拳道,它作为舶来品,却能在他们这儿立住脚,被小朋友们欢迎去接触它学习,不仅教法和练法独到,在宣传和包装上展现出魅力。在学习礼仪、口令、基本技法和动作之后,就可以开始对抗性训练。这比起单调枯燥地站桩或只是简单地挥舞手臂要吸引人多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大力推广国术,每所大学都开设国术班,当时尚云祥先生应聘北京朝阳大学开班,由于他的名望,他形意拳班学生最多。但一个月后,其它班学生都能劈腿下腰,他却仍然让学生站三体式,所以走了一半。此后其他学校也有类似情况发生,都因为缺乏实战性的教学方法,使得这些传统方式无法吸引新一代参与进来,即使尚先生深入培养几个门派内弟子,对普及推广来说也是障碍之一。
柔道与跆拳道成功进入奥运会,与它们强大的实战性以及适合群众需求有关。而对于中国传统武術,这样的态度导致它失去了更多机会成为国际赛事的一部分,即便本身具有更广泛的人气基础。此种状况需相关部门思考如何改变当前的情况,让未来的孩童重新关注并加入到习武之列,以确保文化遗产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标签: 北宋历任宰相排名 、 明朝年号顺序表 、 成吉思汗灭了哪47个国家 、 明末八大寇是哪八个 、 明初四大案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