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文徵明书法之传奇

在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次年,他的政绩卓著,百废待兴,便重修了岳阳楼,并增添了一些新的设计,刻录唐代名臣及当时杰出人士的诗文于其上。他让我撰写一篇文章来纪念这一事件。

我看过巴陵这片胜地,它坐落在洞庭湖的一端。湖水深邃而广阔,左侧有远山环绕,而长江则如同巨龙般入海。日出和日落交替,每一天都呈现不同的景象,这便是岳阳楼的壮丽风光。在前人的笔下,这些景致已经详尽描述。但是北边连接着巫峡,而南边延伸至潇湘河流,那些漂泊的人们和渴望自由的心灵,都聚集于此。我想,他们一定会对这些景物产生相同的情感吧?

然而,当雨水连绵不断、月亮难以看见,狂风怒吼且浪涛汹涌的时候;当日光隐匿,不见星辰;山峦也悄然消失于云雾之中;商船不再航行,而帆船和舟楫却倒塌无力;随着薄暮降临,一切变得模糊而神秘。而那些悲伤的声音与动物的叫声相互呼应,我只能感到一种悲凉而哀愁的心情。

但若是在春季清新明媚之际,当波澜平静,上方透露出温暖而明亮的一片蓝天,大片碧绿的湖面似乎永无止境;白鹤飞舞,在水面上追逐玩耍的小鱼游弋在水中间。而岸边芷草、池塘中的兰花,都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情景。此时,或许能听到渔民们相互唱歌或回答彼此的问题,那种快乐简直无法衡量!

登上这样的高台,我心旷神怡,对世事纷扰都能忘却,用酒伴随着微风享受那份超脱自我的欢乐,那种幸福感真是难以言喻!

啊!我曾经尝试理解古代仁人智者的心思,有没有可能他们对于“喜”与“悲”的态度不同?为什么呢?他们既不会因为外界的事物感到高兴,也不会因自己的忧虑而悲伤。当身处朝堂之高,则担忧的是民众的福祉;身处江湖之远,则忧虑的是君主安危。这一切,无论进还是退,都让他们充满忧虑。那时候,他们应该如何才能寻找快乐呢?或许只有说:“先为天下所有的事情感到忧愁,再为天下的每一个美好瞬间感到喜悦。”啊!如果没有像这样关怀他人的智者,我又怎样才能找到归宿?

这是六年九月十五日写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