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的元朝风俗故事

:文徵明书法艺术与历史的交融

在那春意盎然的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第二年,他看到政局稳定、民心安定,百废待兴,就决定重修岳阳楼,并且增加了原有的设计,刻上了唐代和宋代的诗人作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这次重要的建筑工程。

我观察过巴陵地区,那里的胜景是洞庭湖的一个部分。这座湖泊拥有远山环抱、长江入海的大壮景象,一望无际。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前人的描述已经非常详尽。但是,我们不能不思考,在这个地方上,一些流浪者和诗人,他们会不会有相同的情感呢?

如果是在阴雨连绵的一月份,那天空灰蒙蒙,没有一丝阳光,大风呼啸着,小船在波涛中摇晃;日亮不明,星辰隐匿于云雾之中;山峦也似乎消失了形态,不再显眼。商船无法航行,帆船倾覆,桅杆折断;到了傍晚时分,只能依稀地看到一些轮廓,而夜晚里充满猿啼虎叫的声音。如果有人登上这个楼台,他们或许会感到离家乡越来越远,对外界的小事都感到忧虑和害怕,这种情景令人悲伤极点。

然而,当春天来临,它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上下的天空一片明亮,一望无垠的碧绿水面上,有鸥鸟飞翔,有鱼类游弋;岸边芷草生长得郁郁葱葱。而偶尔可以见到遥远烟雾消散于蓝天之中,或是皎洁月光照耀千里路途,看着浮动在金色的灯火中闪烁,看着静谧沉默中的影像漂浮其中,或听闻渔歌相互答应,这样的乐趣又何其难以衡量!

登临此楼的人们总会感到心旷神怡,不管身处荣华还是困顿,都能忘却世间恩怨,把酒当风,还能享受这种快乐至极的地步。

啊!我曾经寻求那些古代仁人智者的心思,他们对于这一切是否有什么不同?他们既不会因物质上的喜悦而欢喜,也不会因个人悲痛而哀伤。当一个人站在高位担任国家大任时,他的心愿便是为人民利益忧愁;当他身处偏远的地方,从容自得其乐时,他的心思则更多关注君主之事。即使如此,他始终无法摆脱对国事忧虑与退隐后对过去所怀念两种情感之间永恒的矛盾。

那么,在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找到快乐呢?或许只有先去体验世界上的所有苦恼,然后才能够享受最终来的幸福。不过,如果没有像范仲淹这样伟大的先辈,我将谁与分享归属?

撰写于六年九月十五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