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创造太极拳,其深远目的有三:一是健身;二是防身;三是修身。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是其初级层次,也是最基础的功效,无论哪种太极拳家,都蕴含了较好的健身祛病能力。武式太极拳之于健身,源自其基本姿态,即两句精髓:“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门艺术旨在通过练习,增强体魄,达到精神上的修养与完善自我,最终实现生理上的长寿延年。
为何修养能带来长寿呢?这正如“无欲则刚”的道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胸开阔,便能达到身体健康。这意味着当我们的心灵平静时,我们便能够享受更健康的生命。武式太极拳,从立定脚跟到理论指导,它们共同追求的是“益寿延年不老春”,与其他运动方式相比,更注重内心世界的塑造与提升。它不仅锻炼肌肉,还培养元气,最终达到个人的完善,使得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达到了健康。
武式太极拳之特点首先体现在“意气君来骨肉臣”——在练习中,我们最终追求的是意志为主、力行为从。这意味着武式太極拳既是一种肢体运动,又是一种意志力的磨砺。在这一点上,它不同于跑步或打球等运动,这些虽然也有助于锻炼,但它们不是以意志力量为核心。这种结合意志与身体的练习,在《五字诀》中的第一条即要求“心静”。只有心静的人才能遇事镇定,不被外界干扰而失去清晰思考;只有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只有以平衡的心态看待问题,可以避免表面的繁复消耗自身脑力和体力。这就是为什么心静、专注对于修身养性具有独特价值。
此外,在进行技巧训练时,武式太極拳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并不依赖动作引导呼吸,而是在呼吸自然流畅后再引动内气运行,以至于在高水平实践中能够达成一种腹内松然气腾升的情境。在不断调整重量中心平衡过程中,每一步每一个桩都是活跃有致,有利于对骨骼肌肉的全方位锻炼。
总结来说,武式太極拳既内部引领外部,以深呼吸来锻炼内脏器官,又通过合乎规律、虚实分明、高低协调的动作要求,如同弓箭手射箭般坚持反复,将豪迈精神融入每一个转折处,以此培育出一往无前的勇敢,同时强化肌肉骨骆驮。一旦内外均衡,一切器官各司其职,则人体整体安适且强壮。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是以一种悠闲舒适、天地合一的心情进行,因此产生了满足感,使得精神得到宁静。而这样的全面发展,不仅可以让人更加愉悦,而且能使人长久地维持良好的状态,这是一种高超的地方法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当前社会广泛推崇全民健身运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