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初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因为日本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各地诸侯为了争夺权力而战。一些失败的封建主开始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在中国沿海地区进行烧杀抢掠,这些人被称为“倭寇”。这些倭寇不仅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还给沿海居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消除这一威胁,不断派使者到日本,但最终都未能解决问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统一日本后,失去了依托的南朝诸侯开始盘踞海岛,不时侵扰中国沿海。明朝修筑了十多座防御工事来抵挡倭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嘉靖时期,由于中日官方贸易完全中断,再加上一些官僚狼狈为奸,大肆侵扰闽、浙沿海地区,使得倭患再次成为严峻的问题。在这场危机之中,一位名叫戚继光的人物崛起,他是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以其智谋和勇敢闻名于世。
戚继光曾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对抗江浙倭寇。他发现当地官兵恶习泛滥,没有作战能力,因此出榜招募新军,并更新了战舰、火器等军事装备。此外,他还教会将士们排练鸳鸯阵,以提高战斗力。这一阵型由十一名士兵组成,每五名士兵排成一个纵队站在队长两边,其中包括盾牌兵、标枪兵、狼筅兵、三长矛兵和两短刀手,他们互相配合,可以变换阵型,从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嘉靖四十年(1561年),约有一万名倭寇突袭浙江台州等地。戚继光亲自率领部队前往宁海,与当地居民一起抗击倭寇,最终全歼雁门岭的倭寇残余并救急台州。此后,又有一股新的敌军企图突袪台州,被戚家军埋伏所破,大败身亡。此事件之后,戚家军九战九捷,无一人退缩,最终清除了浙东一带的所有倭患。
随着时间推移,当局认识到“海禁”既不能限制私人海上贸易,也不能防止倭寇,只能迫使沿岸居民冒险与他们勾结,这种做法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在隆庆年间,有远见卓识的大臣建议废除“海禁”,发展海外贸易,这样做促进了东南沿 海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了一条更安全稳定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国家减轻了一部分负担。
标签: 孝庄是怎样的一个女人 、 徐达打朱棣军棍是真的吗 、 明朝十七帝简介棣 、 成吉思汗真实画像 、 明朝出生的人还在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