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站推荐老知青的插队山村过年故事亲手包饺子炸油糕招待旧乡情

在那片被岁月静悄悄包围的山村里,几十年的风霜让那些窑洞变得更加隐蔽,而我们的脚步在雪地中留下了浅淡的痕迹。我们穿越着那些崎岖的小路,一家一家的拜访,手电筒的光芒在夜色中摇曳。每一个老乡家的窑洞都散发着温暖的气息,那是春节的味道——炕上坐满了全家人,饺子和油糕香气扑鼻而来。

我已经过了五十多个春节,但每一次都是与社会变迁相随。我回想起1969年那个特别的春节,那是一个难忘又深刻的经历。

1968年底,我和几个北京知青被分配到山西的一个偏远山村插队。那时,我们还只是十几岁,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而当大部分知青回京过年后,只有我和两个伙伴留下来度过这个特殊的时候。

冬天在那儿异常寒冷,我们住的地方漏风,没有办法烧暖炕或生火。室内温度常常只有零下五六度,水缸结冰、脸盆水冻成冰块,即使墨水瓶里的墨水也凝固成了小冰块。在除夕之夜,我们三人围坐在微弱煤油灯旁,不禁流泪,因为心中的思念实在太难以忍受。但就在这时,有几个孩子来到了我们的屋子,说他们家大人邀请我们去做客。

虽然知道老乡们生活困难,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不能让他们为此感到负担。孩子们见我们犹豫,便坚持不走,我们便商量换一些其他家庭,让自己的身影不会给大家带来额外压力。

山村寂静无声,每一步都踏进了一片漆黑。一束束手电筒照亮了前行道路,在崎岖的小路上挨家挨户拜访。当走进每一位老乡家的窑洞,就仿佛进入了一幅温馨画卷,全家人围坐在炕上,忙碌地包饺子、炸油糕,把一年来的好东西全部拿出来分享给我们。这份热情,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洗净,从前夜的寒冷中解脱出来。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村头的一位聋老汉,他七十多岁了,而他的儿媳妇则是一位哑巴。他們对待我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用尽全力讓我們吃飽喝足,並且用尽各种方式表示欢迎,使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人情味,这是我人生旅途上的重要课题,是我第一次离开城市生活并体验农村文化的一次经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