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宿舍历史上的楼歪歪公务员宿舍生活

苏轼宿舍:历史上的“楼歪歪”公务员宿舍生活

在中国古代,公务员的住房问题一直是件棘手的事情。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官员根本不敢奢望有自己的房子,因为他们的工资都是直接发粮食,而不是现金。在西晋之后,为了优待官员,才正式按照官品占田,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公务员都能拥有自己的房子。

唐朝时期,皇帝会给官员分土地,但是这些土地和官职通常不一致,而且退休后的俸禄一律停发,这些地也得还给皇帝,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在临时得到的地上盖房子。为了省事,更为了办公的需要,许多官员就直接把家安在了条件相对优越的衙署里,即机关宿舍。如果异地做官,则举家搬迁到新宿舍。如果不幸被淘汰出官场,那就得想办法另谋生路或者回老家过日子。

到了宋代,由于制度规定凡州军常例之外的财务不能由地方擅自决定,要事先禀报中央转运司申核上奏,所以苏轼担任杭州知州时,就给中央上了一道《祈赐度牒修廨宇状》,称杭州下面的房屋都成了“楼歪歪”,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栗然寒心,不敢安步徐行。但即使这样,也没有国家提供免费分房的情况,只有旗人可以向政府申请购买。

因此,当我们谈及中国古代公务员没免费分房,并且如苏轼所述,他们甚至不得不居住在“楼歪歪”的宿舍中,我们必须意识到那时候的人们对于住房需求和保障非常有限。而且,这种情况直到后来的时代才逐渐改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