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健身使者防身术士修身内侠太极拳的三重身份

古人创造太极拳,其深远目的有三:一是强健身躯;二是防御危险;三是修养心性。太极拳的强身功能乃其初级层次,也为基础,任何一家太极拳都具备良好的健身祛病效能。武式太极拳的强身之道,由其立稳根基所决定,这根本在于两句韵律:“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尽管最终目标非技击,而是通过练习增强体魄,达到精神修养、自我完善,最终以益寿延年告成。

为什么修养得以益寿延年?正如“无欲则刚”,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进取,从而达致生理上的健康。一旦身心康宁,便可享受长寿之福。武式太极拳从立稳脚跟到理论指导,皆追求“益寿延年不老春”,与其他运动相较,更注重于深层次的精神修炼。它不仅锻炼肌肉骨骼,还培育元气,最终达到自我完善,使身体心理双方面临健康。

武式太极拳独特之处首先在于“意气君来骨肉臣”,即在锻炼中追求意气为君、骨肉为臣。这意味着它既是一种肢体运动,又是一种意志运动,其中最关键的是意志运动。在这一点上,它与跑步打球等其他运动不同,如前者虽能健身但非“意气为君,骨肉为臣”。太极拳这种 意志动作蕴含深刻内涵,《五字诀》中的第一点要求“心静”,只有心静才能面对挑战,不慌乱地处理事务;只有平和安详的心境方能维护身体健康;只有平心静气才能洞察世事,不被表象迷惑消耗精力。此外,“心静”、“专注”的意志动作,对于提升个人品德具有特殊作用。

再看练习方式,武式太急拳也有独特之处,它并不是动作引导呼吸,而是在呼吸自然流畅后引发内气运行,使练功者达到腹部松懈、神清气爽的境界。在每一步桩功中虚实分明,我们不断调整重量平衡,为肌肉骨骼带来锻炼。

总结来说,武式太極拳既内敛又外展,以内引领外部,从而促进呼吸更深长,并通过锤炫开合、虚实分明及刚柔结合的姿势,以及独特的法则——竖起脊柱拓宽视野放下胸怀——反复磨砺,以培养坚毅决断,与此同时也锻炼出结实有力的肌肉和坚固如磐石的骨骼。而久之时日,一切器官均运转顺畅,大定自然,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得到了充分调适,使人更加活力四射,有助於实现生命质量的大大提高。这是一种高超的人生艺术,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在当今全民健身潮流中扮演了积极角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