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与余叔岩切磋技艺的往昔相似。二人结识于袁世凯之子袁寒云的引荐,彼此间有着河南项城的籍贯和表亲关系。张伯驹之父张振芳曾是清朝进士,一度任长芦盐运史后创办盐业银行,而张伯驹则担任董事兼总稽核,与余叔岩在戏曲、文物、书画等方面有着共同的情感。
他们之间的友情非同一般,甚至可以说是一段传奇。在三十一岁时,张伯驹开始向余叔岩学习京剧,并经常在晚饭后前往其家,每日深夜三时方归。这一情形持续了十年之久。两人不仅在戏曲上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默契,他们还分享着对文物、书画等收藏爱好的热情。
余叔岩授予张伯驹多部京剧,其中包括《奇冤报》、《战樊城》、《长亭》等,更有《空城计》、《群英会》、《洪羊洞》等,这些都是中国京剧中的经典作品。此外,还有一些零散部分,如《八蜡庙》的褚彪,《回荆州》的鲁肃,《失街亭》的王平,以及弹词等,都被传授给了他。
这种学术上的交流并不限于演唱,更涉及到身段练习和舞台表现,以至于当时就有人称赞:“过桥一场,一足登椅,一足登桌,敌将一枪刺前胸,须两手持枪硬僵尸摔下。”这正是余叔岩对艺术要求极高的一面,他对学生们要求严格,但又极为关怀备至。
随着时间推移,当年的师生关系也逐渐淡漠,但对于那些珍贵的记忆,他们仍然怀念不已。当1930年他们共同组织“国剧学会”时,那份合作与友谊再次浮现。而到了1942年,当日寇侵华期间,张伯驹准备携带国家宝贝逃难西安,他最后一次见到了病重的余叔岩,此刻生离死别的情景让人感到万分哀痛。
尽管如此,在即将离开之前,张伯 驹依旧维持了一副平静的心态,不愿意让对方知道他的悲伤。但当他独自一人的时候,他无法抑制内心涌动的情感,只能偷偷地拭去泪水。最终,他托付给朋友,将自己的挽联送到了灵前,这份感情深厚而又细腻,让人感受到了那份无尽的情谊和敬仰。
这样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两个人的师徒关系,也反映出一个时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大背景。在那个充满变迁和挑战的时代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用艺术来记录下自己的一生,以及那个时代的一片天地。而如今,我们通过这些历史记载,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那位伟大的艺术家的精神遗产,即使是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世界中也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标签: 明朝皇室后裔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帝王 、 中国几次被外族统治 、 中国历史清朝 、 清朝之后是什么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