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闻趣事老知青忆插队山村过年情深难忘老乡们亲手包饺子炸油糕为留守者送上温暖招待

在那寒冷的1969年除夕夜,我和两个同伴留在山西的一座偏远村庄,成为那个春节最特别的知青。我们十几个北京来的知青,在1968年底被分配到这个小山村插队,那时,我们都还只是十几岁的小伙子。

当大部分知青回京过节的时候,只有我们三个人留下来度过了那个特殊的日子。那时候,生活条件与大城市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冬天异常寒冷,我们居住的窑洞漏风,烧不着暖炕,生不着火。室内温度老是在零下五、六度之间,而水缸和脸盆里的水早已结冰,就连墨水瓶里的墨水也变成了冰坨。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三个小伙子围着微弱的煤油灯,搓手跺脚,不禁流下了眼泪思念远方亲人的温暖。

就在这无助的时候,一群老乡孩子来到了我们的窑洞,他们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这对我来说是个难题,因为我知道那时候老乡家都不富裕,每人一年才分得一斤麻油、十几斤面粉。我担心去他们家吃饭会增加他们家的负担,但孩子们坚持要我们去,所以我们决定多转几家,每次待不太久。

走在那条崎岖山路上,我们打着手电筒,看不到任何节日气氛。但当我们走进每一个老乡家的窑洞时,便感受到了那种特殊的氛围。全家坐在炕上,都忙碌地包饺子和炸油糕,把一年的好东西都拿出来了。尽管他们平时生活艰苦,但为了让留守的人感受到节日的喜悦,他们毫不吝啬地给予了最好的款待。

村头的一个聋老汉,他七十多岁了,他儿媳妇是个哑巴。当时有一位知青会针灸,说可以治愈聋哑,这个哑巴媳妇非但要他试试,而且表示感觉很好。但最终她还是没能开口说话。不过她的感激之情却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在其他每个家庭里,无论是热情还是善意,都像是一道道温暖阳光,将寒冷驱散,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慰藉。

第二天清晨,当我醒来后,又收到了来自那些没有见到的老乡家的礼物——饼子、炸糕等美食。这一切让我深切体会到,即使是在极其贫困的地方,也有爱,有关怀,有温暖,是这种淳朴的情谊,使我终生难忘,是我人生中走向社会度过第一个春节的一个宝贵教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