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撄宁,中国道教界的领袖人物和近代仙学倡导者,以其深厚的儒学基础、广博的知识和对丹道修炼的热情而闻名。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原籍安徽怀宁,后居安庆苏家巷。幼承家教,熟读儒典,并精通诸子百家。10岁时,他开始阅读《神仙传》,萌生了学仙之志。此后,他考中秀才,但因受新式教育影响,对清朝政局持批判态度,因此未能如愿以偿。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撄宁转而学习中医,并在叔父那里得到一些丹法口诀。他曾经患有痨疾,但通过自己研究和实践中的养生方法,最终康复。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仙道修养法的信仰。
1912至1914年间,陈撄宁在上海白云观研读《道藏》,并探索出了道教丹术之底蕴。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些真师,从他们那里得到了更多关于丹法的知识。此外,他还前往杭州海潮寺华严大学学习佛经,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宗教之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1933年至1932年间,陈撄宁与同仁们在私宅进行了数百次外丹试验,这一过程虽然遭遇军阀混战和日寇侵扰,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在这一时期内,他也参与撰写文章,并且主张“仙学”,这使得他的理念逐渐流传开来,使其成为当时全国研究仙道的一个中心。
1957年,当选为中国道协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此后担任第二届理事会会长直到1961年的末尾。在这个期间,他继续倡导“近代仙学”并促进了中国国内外多方面交流。他是著名作品《黄庭经讲义》、《静功总说》等多部著作作者,也是许多学生所尊敬的人物之一。
陈撄宁先生逝世于1969年的5月25日,那一年他已高龄89岁。但他的思想和贡献依然对后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