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跟谭元春争皇位

谭元春(1586?-1637),明代文学家,字友夏,湖广竟陵人。天启七年乡试第一名,其与同里钟惺合编《诗归》,一时声名鹊起,被后世称为“钟谭”,共同创立了竟陵派文学流派。

谭元春在文学创作上受到了钟惺的深远影响,他们在艺术追求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他倡导诗文以抒发个人的真实情感为主,不依附于古代文风,而是提出了“法不前定,以笔所至为法”、“词不准古,以情所迫为词”的原则,这种思想强调了诗歌的自然和自由。

他批评那些模仿古人的诗句,说:“得其滞者、熟者、木者、陋者。”这表明他反对那种机械模仿而忽视内心感情的写作方式。他还说:“吾辈论诗,止有同志,原无同调。”这意味着他认为真正懂得诗歌的人之间应该有一种共鸣和理解,而不是简单地争取高低。

尽管如此,谭元春的作品也存在局限性,他倾向于描绘幽深孤峦的情景,使得他的文风变得艰涩复杂,有时候难以理解。然而,他也有出色的作品,如《夜次阳逻》、《游九峰山》等,它们展现出了独特的美感和深邃的情感。

除了诗歌外,谭元春还擅长散文,他的《游南岳记》描述了一场登山之旅中的壮观景象,将云海比作海洋天空,用来形容那样的壮丽景色。而他的书牍铭序,如《求母氏五十文说》、《端石砚铭》等,也体现了其语言简洁隽永的一面。

他的著作包括多部合集,如《岳归堂新诗》、《鹄湾文草》、《诸稿自序》,以及与钟惺合作编纂的大型文献集——《诗归》,并且参与过其他重要文献的编辑工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