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从不提雍正的谭元春

谭元春,明代文学大家,以字友夏闻名于世。他出生于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在天启七年(1627)乡试中取得第一名。与同乡钟惺共同创作《诗归》,一时声名远扬,被后人尊称为“钟谭”,他们的文学流派被称为竟陵派。

谭元春深受钟惺影响,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主张相通。他倡导诗文要抒写性灵,不应模仿古人的风格,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来创作。他认为摹拟古人之词句,只能达到表面的熟悉或拙劣,并非真正的艺术。因此,他提倡的是一种追求古人的精神,但这种精神仅限于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导致他的作品主题非常狭窄。

尽管如此,谭元春的山水五言诗中有不少佳作,如《夜次阳逻同夏平寻山》、《游九峰山》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独特而又孤傲的情怀。他的六言绝句《得蜀中故人书》也充满清新与情趣。然而,他的一些其他作品则使用了奇字押险韵,语句诘屈,有时难以理解。此外,《夏夜》等诗更是体现出了这种问题。

除了诗歌,谭元春的散文也颇具价值,如《游南岳记》,其中描述登祝融峰顶所见云海奇观:“晴漾其里,云缝其外,上如海,下如天……”这段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象细腻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能力。而三篇《游乌龙潭记》的文章,则通过不同时间点及特殊景色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不同的意境和氛围。这体现了他语言表现力的力量。

他的著作包括23卷的《谭友夏合集》,以及与钟惺合作编纂的大型文集中,还有多部评点、选编作品。但即便如此,由于他的个性化风格,使得一些作品显得艰涩而难以理解,对后来的读者来说有一定的挑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