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朝代顺序表之谭元春古今中外无人能及

谭元春(1586?-1637),明代文学家,字友夏,湖广竟陵人。天启七年乡试第一名,其与同里钟惺合编《诗归》,文风一时传颂,被后世称为“钟谭”,共同创立了竟陵派文学流派。

谭元春在文学创作上受到了钟惺的深远影响,他们在主张上保持了一致性。他倡导诗文以抒写个人的真实情感为主,不拘泥于古文风格,而是提倡“法不前定,以笔所至为法,词不准古,以情所迫为词”。他批评过度模仿古人的做法,说这只会得到表面的熟悉、生硬或陈旧的效果。而他主张的“性灵”则是学习古人作品中的精神内核,是专心致志、独特思维,用以达到和理解古人的境界,但他的这种精神仅限于幽深的情感和孤寂的寄托,因此他的创作主题非常狭窄。此外,他还推崇一种幽深孤傲的文风,使得文章语言艰涩,有时甚至让读者难以理解完整篇章。

尽管如此,谭元春有一些杰出的山水五言诗,如《夜次阳逻同夏平寻山》、《游九峰山》等,这些作品展现了其独特而冷峻的艺术魅力。他的六言绝句《得蜀中故人书》也充满清新的气息和趣味。然而,他的一些其他诗作虽然有隽永之句,但多用奇字押险韵,使语句诘屈,让人费解。例如,《太和庵前坐泉》的鱼出声中立,花开影外吹这样的意象就显得有些晦涩。此类问题在其《夏夜》等诗中尤为突出。

除了诗歌以外,谭元春也有优秀的散文作品,如《游南岳记》,其中描述登祝融峰顶所见云海景色:晴漾其里,云缝其外,上如海,下如天……此类描写极富雄伟气势,将自然景观表现得恰到好处且意境各异。他受郦道元影响,对语言表现力非常精湛。在书牍铭序方面,如《求母氏五十文说》、《端石砚铭》、《宋绣观世音赞》,都显示出了文字简洁、隽永而又持久美丽的一面。

他的著作被收入23卷合集,其中包括5卷新诗、9卷散文草稿,以及8卷已刻选集及自序1卷,与钟惺合作编纂了51卷及10卷增补版的大型文献集,并参与评点10卷其他重要文献。此外,还有10卷选本以及对庄子真经评价3 卷以及金声四六录10 卷(含补遗);并且编辑了东坡先生12 卷选集,并对想当然传奇进行2 卷点评。这份丰富多彩的人生留给我们宝贵财富,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朝代顺序表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