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的甘蔗农田边上,一片绿油油的甘蔗海洋静静地躺着,阳光洒在了它们坚韧的茎叶上。7月2日下午3时,这里迎来了来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的年轻科学家赵盼。他“躺平”了,但不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干不了农活”,而是因为他刚刚完成了一场百公里的征途,收集了4个多小时的田间样品。
"做我们这样的研究必须下田,只有下田才能看到产业真正的问题,才能知道农民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赵盼说,他身为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仲乃琴团队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从事的是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肥料增效及土壤微生态调理。他的工作目标是减少化肥用量、节省成本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修复土壤生态,提高种植户经济收入。
近年来,赵盼跟随仲乃琴先后研发出肥料增效助剂、土壤调理型功能菌剂等产品,并建立了一套马铃薯丰产增效技术体系,对推动科技扶助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今,他们正在甘蔗等更多农作物上开展新技术试验和示范。
当天,在红水河大峡谷边上的甘蔗农田里,看着新技术种植下的甘蔗茎高、茎粗远超传统模式,这让赵盼的心比吃过甜美甘蔗更满足。在这片被汗水浸透的地面上,他和同事们不仅解决了作物长势问题,还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将实验室搬到 田间地头,是一份既充满挑战又富有成就感的事业。
作为21世纪青年科研工作者,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在现代社会仍然追求那份古老而神圣的情怀——与自然相守,与土地共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深入理解实际需求,还要努力将好技术与实际结合起来,让每一项成果都能惠及更多的人们。
标签: 元朝历史故事 、 关于宋朝历史书 、 明朝历代帝王排序 、 历代王朝时间长短排序 、 明朝 最出色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