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刘晓斌的书房里。他的手指轻轻地触碰着一支笔,而眼前摆放着一块大理石,这是他今天要用来练习的材料。他是一个书法家的梦想,是诗人鲁迅所倡导的“敢于与黑暗对峙和战斗”的精神体现。
自1980年代末期开始,刘晓斌就业余时间主要从事诗歌、散文诗以及经济言论文章的写作。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在《青年作家》、《中外诗星》、《四川质量报》、《内江日报》、《简阳报》等报刊上共发表作品200多篇。每当他写下一行行字时,都仿佛是在挤压那海绵里的水,让自己的文字更加深邃。
然而,在这波澜壮阔的人生旅途中,有一次偶然间接触到了一本古老的手抄本,那些工整而又流畅的字迹深深吸引了他。他决定不仅仅停留在文字创作之中,还要学习这门艺术——书法。在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天府文学传媒艺术研究会会员、世界华人作家的身份下,他开始了自己的一段新的旅程。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一杯热茶后,便投入到他的另一份工作——刻苦练字。他坐在桌前,用心感受那些古代名家的墨迹,每个笔画都是一种艺术表现,每一次挥毫泼墨都是一次灵魂追求。虽然路途漫长,但刘晓斌坚持不懈,因为他知道,只要挤,就总有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晓斌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风格,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或是经济言论文章,他都能以独特的情感和智慧去表达。这一切都是从那最初刻苦练字的一个小步伐走出来的。而这一切,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只要挤,总有水”,这个过程也许艰难,但最终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