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文颖的半世菌缘科研项目在实验室物品中的探索

在庄文颖的生命历程中,科研项目如同她的伴侣,随着她步入实验室,这些小小的物品开始了它们复杂而精细的故事。近半个世纪以来,她已经不再频繁地踏上野外考察之旅,但那些岁月里,她的一双脚曾在全国26个省份的地面上留下痕迹;她的肩膀承载着数不尽的真菌标本;她那敏锐的眼睛辨认出了360多个新种。

时光荏苒,庄文颖已年过七旬,却依然坚守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C座4层的小实验室,与真菌、放大镜、显微镜和学生们为伍。她名义上的荣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以及“美洲真菌学会外籍荣誉会士”,学者们还以她的名字命名了真菌新属“文颖盘菌属”和细菌新属“海庄文颖氏菌属”。最近,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协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学习宣传活动中,她被评选为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然而,最让她骄傲的是那个简单而朴实无华的称谓——“菌物学家”。在实验室工作时(倪思洁摄),庄文颖仍旧保持着对知识世界的一丝不减热情与执着。在一次次研究与探索中,她发现了许多未知领域,对于这些未解之谜,她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和求知欲。

30岁的时候,庄文颖选择了踏上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真菌学之路。那一年,也是她决定攻读博士学位并深入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研究的一个转折点。在那里,她接触到了更多关于真 fungi 学的问题,并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为我国打开了一扇窗,让国内学者认识到国际期刊并不遥不可及。

尽管时间给予了她许多成就,但庄文顷更珍视的是那些亲手编织的人际关系,以及那些共同创造科学价值的小组成员间的情感纽带。从农村插队到成为一名专家的旅程,再到现在作为一位资深教授继续致力于科学研究,每一步都有其独特意义,每一次回顾,都能感受到那份对于科学事业深沉的情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