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教科研网上的半世菌缘物品故事

在石家庄市教科研网上,有一位名叫庄文颖的科学家,她的半世菌缘故事至今仍让人感动。曾经,她的脚步穿越了全国26个省份的荒山野岭,肩负着数不清真菌标本,眼睛辨认出了360多个新种。

年过七旬的庄文颖虽然步子沉重、背微弯,但她的心中依然燃烧着对真菌学研究的热情。她每天都出现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C座4层实验室,与真菌标本、放大镜、显微镜和她的学生为伴。在这里,她有很多荣誉,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美洲真菌学会外籍荣誉会士”,甚至还有真菌新属“文颖盘菌属”和细菌新属“海庄文颖氏菌属”。

但她最看重的是那个最简单的称谓——“菌物学家”。在实验室里工作时(倪思洁摄),30岁的时候,庄文颖决定踏上了这条路。那一年,她考入山西农学院,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她有两个选择——昆虫学和植物病理学。“不喜欢昆虫”的她选了植物病理学。在边教边学过程中,她发现,大约70%的植物病害是由真 fungi 引起,这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带着这些问题,庄文颖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在余永年的指导下,“踏上了真 fungi 学这条路”。那段时间里,庄文颖掌握了真 fungi 分类学有关研究方法,为课题组里的顶梁柱。她师从余永年,是他期望能为我国 真 fungi 分类研究打开新局面的希望。

更大的世界在面前铺开。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庄文颖读到了许多难得的 真 fungi 学文献资料,也看到了国际同行们高效率地进行科研,那段时间里,她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让国内的人们知道国际期刊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1993年,一次大巴山丛林考察归来,在她的倡导下,他们团队成员连续发表7篇论文,让中国 真 fungi 学者们在国际上亮相一次罕见集体亮相。

尽管艰苦旅途充满挑战,但那些日子成为了美好的记忆:广西大明山湿度最高的地方;新疆戈壁滩没有路却欢欣鼓舞…… 苦与乐融合,在她的心里晕染着。“我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回忆过去日子时说。但这么多年来,她早已不觉间走遍全国26个省份;研究了39个国家的大量材料;发现360余个新的种类;使木霉资源状况面目一新。独立完成3个属研究,使我国部分类群物种数量倍增。

老师留下的老旧保温壶,还能用到今天:“保温不是太好了,但还可以用。他留下的,有用的我肯定要用。” 老师给予她的更宝贵的是对待自然界热情与执着。2010年,他组织撰写《中国 True Mushroom 100 Years》即便身患癌症也坚持工作直到去世。这份热情感染着庄文颖,即便是在退休之后,她仍然坚持参与编写《China Fungi Dictionary》,成为首位参与编写权威工具书中的中国籍作者。她还是生物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编委,同时走进中小学课堂授课等公众平台传播科学知识。

时间是唯一对手,“我70多了,我还需要不断学习。” 庄 文 颖 尽力拓宽人们对于True Mushroom 的认识。(倪思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