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了自己上小学时报了个跆拳道的班的事。李二问自己:“学武术多好,干嘛要学外国拳? ”自己回答说:“你真老土,现在只有跆拳道的培训班,哪儿有教武术的呀。再说暑假也就一两个月时间,要是学武术,孩子也就刚学个基本功,跆拳道都能踢木板了。”
李二继续思考,这些话说的确实有理。他记得同学从体校毕业后,就曾经办班给孩子教武术。当时哪租得起什么场馆呀,就是在广场上练。一年的时间,孩子们也就刚溜开腰腿。结业表演的时候,就是演练集体基本功,顶多打一套初级长拳,没有对抗,更别提过招。
回忆过去,我们当年是整整练了一年的基本功。天天正踢、侧踢、里摆、外摆、二起脚、旋风脚。这还罢了,那个旋子打得又高又飘,不知道有什么用?我每次练的时候,都要琢磨这个动作在技击时的作用,但始终没整明白。
还有甲组长拳,也叫规定拳,是必会的项目,其中有个侧空翻的动作,我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只觉得像孙悟空一样翻跟头,又不是真的打架。我想,要是好好拜一位民间师父,或许能学会一些实用的技法和过招。
现在看来,只是在套路演练这个皮毛东西上下工夫,而离真正实质越来越远了。剥离对抗性和技击性,也就不能称其为武术了。武术如今被人指为花架子、中看不中用,让人汗颜。
反观跆拳道,它作为舶来品,却能立足于我们这里,被孩子们欢迎去接触学习,不仅在教法和练法独到,在宣传包装同样展现魅力。
跳入自然之中,再次沉思,这或许就是问题所在:我们将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太追求精致而忘记实用;太保守而无法适应时代变迁。在奥运会上的表现更是让人哀叹,如同身处云端却失去了地面的人类征程。
于是乎,我提出一个疑问: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使我们的体育教育走出门庭若市,使我们的少年儿童能够热爱并投身其中?
答案似乎并不简单,但一定可以找到。如果我们不改变目前这种局面,将来的情况只会更加凄凉。在自然之中,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用实际行动去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像旋风脚落地大劈叉那样空谈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