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此问题感到好奇,为什么中国武术在夏日的自然景观中传播不如跆拳道?同事为我的孩子报了个跆拳道班,我提出了质疑:“学习武术多么有意义,为何要选择外国的跆拳道?”他回应说:“现在只有跆拳道的培训班,哪还有教武术的地方?再说这只是暑假时间短暂,要是学武术,孩子们也就刚学完基础,而跆拳道则能让他们踢木板。”
同事的话语触及了现实真相。我记得有一位同学从体校毕业后曾组织给孩子们教授武术,当时租不到场馆,只能在广场上练习。一个夏天的时间里,他们只能够打出一些基本功动作,最多还会演练一套初级长拳,但连对练都做不到,更别提对抗了。
回顾过去,我们当年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来强化基本功,每天重复踢、摆和旋转脚步。这些似乎没有实际用处,我总是试图理解这些动作在技击中的作用,但始终未能彻底领会。此外,还有甲组长拳,这是一项必备技能,其中包含侧空翻这一动作,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我认为,如果能够找到一位民间师父,他们可能会教授一些实用的技巧,让我们通过模拟过招来感受战斗的感觉。但科班教育所培养出的最高水平,也仅限于套路和对练。如果没有额外努力,最终还是无法掌握真正实用的技能。
现在的武术教育主要关注于演练套路,而忽略了其核心——对抗性和技击性。这样做使得它与真正的武术越来越远。在人们将其视为“花架子”而轻视时,我们应该反思原因。
相比之下,尽管跆拳道作为一种外来的运动,却成功融入我们的文化,被孩子们和年轻人欢迎并主动接触。这表明它在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上具有独特之处,同时在宣传上也有吸引人的魅力。
跆拳道教学生活泼有趣,不像传统武术那样枯燥单调,对小孩来说非常适合。在掌握礼仪、口令以及基本技术后,便可以开始进行攻防训练。当结业表演时,在家长和观众面前展示速度、力量或是漂亮腿法打断木板,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极具吸引力。
历史上,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推广国術,并且各大大学开设国術班。当时尚云祥先生也被聘请到北京朝阳大学开办形意拳班,由于他的名声,他那里的学生人数最多。不过没过一个月,那些其他班级的小伙子们就已经学会劈腿下腰,而他的学生们仍然站着三体式,一直到走掉了一半;又过一个月,他们才学会噼里啪啦地修炼套路而他的一些学生已经跑光了。学校管理层很不高兴,因为他们认为尚先生太保守,使得这个项目难以开展下去,即便是在当时大学生看来这样的训练也是枯燥无味,现在的小学生更是不愿意参加这种学习方式。
尚先生那种老旧且保守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深入研究并培养出几个门徒,但却阻碍了 武术普及与发展。而柔道与跆拳都进入奥运赛事之后,其包装与宣传成为了它们受到追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如今依然无法打进奥运赛场,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推广策略不够现代?
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如何继承发展中国古代体育项目,使其成为下一代青少年热衷的事物。这需要相关部门头头脑袋发挥智慧去想办法,不仅要让那些坐在那里说话的人腾出位置,而且要让所有人都参与其中,让每个人都明白这些运动背后的价值所在。
标签: 明朝垃圾还是清朝垃圾 、 宋朝的统一与灭亡 、 中国历代 顺序表(完整版) 、 历史朝代顺序表口诀 、 中国历史极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