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将就木: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故事
在悠久的时光里,有着许多成语,它们背后隐藏着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今天,我要讲述的是“行将就木”,一个关于生命垂危、人生无常的典故。
“行将就木”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它指的是一个人寿命即将结束,快要进入死亡的边缘,就像树木枯萎、朽烂一样。这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状态,更是心理上的极端悲观与绝望。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个关于重耳公子(晋文公)的故事,这个故事正是“行将就木”的由来。
在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一系列内讧和权力斗争。当时,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她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便不断地陷害太子的申生和重耳两位兄弟。最终,在这些阴谋中,申生不幸遇难,而重耳逃离了国境,一路漂泊至狄国。
在狄国生活十二年期间,他结婚生子,并得到了忠诚臣子的支持。在这漫长岁月里,他等待着返回家园,但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因为他知道如果再次回到晋国,那么可能会面临夷吾(即晋惠公)君位之争,因此再次逃亡是必要的一步。
临别前夕,重耳向他的妻子季隗告别,说:“我若不能及早归来,你请改嫁。”季隗以泪答道:“我已二十五岁,如能再等你二十五年,即五十岁,也许已经‘行将就木’了,不宜更改。” 重耳听闻后,对她的坚贞感到十分敬佩,最终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她。他离开之后,又经历多年的流浪,最终成功返回并成为了一代伟大的君主——晋文公。
然而,这段经历却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人生的脆弱与短暂,以及生命最后关头所展现出的无奈与绝望。因此,“行将就木”成了一个比喻,用以形容人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是一种对未知未来恐惧的心态表达。
除了这个历史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例句了解如何应用这个成语:
举例造句:但老夫行将就木,只求晚年残喘。
拼音代码:xjjm
近义词:枯木朽株、气息奄奄
反义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灯谜:
用法:作谓语或定语;指快要死亡
通过这样的解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行将就木”的字面意思,还能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这是一个关于永恒与变迁、希望与挫折的小小插曲,让我们珍惜每一天,每一次机会,无论何时,都不要放弃追求梦想的心灵力量。
标签: 元朝的典故有哪些 、 朱祁钰是汉王的儿子吗 、 5000年朝代顺序 、 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 靖康之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