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小孩子,所以我当了一名老师。因为个人偏好历史知识,所以我常有意无意地给小朋友讲一些历史故事。可现在的小孩儿个个都爱耍宝,我每次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常会有绝妙得让人喷饭的答案。
孟母三迁
我给小朋友们讲《孟母三迁》,我在课堂上问“孟母三迁”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差点被笑死。
小孩儿A:“孟母三迁的意思就是孟子有3000个妈妈!”我正被他的回答笑趴在讲台上的时候,小孩儿B站了起来:“孟母三迁讲的是孟子的妈妈带着孟子搬了3次家!”小孩儿B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我点点头继续问道:“孟子的妈妈为什么要带着 孟子搬3次家呢?”小孩儿B说:“因为他们家很有钱吧,先后买了3套房子,所以就搬了3次家。”
萧何月下追韩信
现在的小孩子普遍早熟。有一天,我给孩子们讲《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小孩兒C开口了:“老师,你知道吗?韩信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吧!”我忍住笑反问她:“你怎么觉得韩信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呢?”她把握十足地答道:“如果韩信不是漂亮的女孩子,而是个巨丑的‘恐龙’的话,萧何在月光下玩什么浪漫,还去追求她?”我气也不是,笑也不是,说:“韩信是个大将军,男 的!”
闻鸡起舞
小朋友们的懒性普遍很强,做什么事都喜欢偷懒取巧。我准备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以希望对他们有所促进。
“谁知道闻鸡起舞是什么意思啊?”在讲故事之前,我问道。小孩兒D勇敢地站起来说:“闻鸡起舞是不是由于鸡烧得太好吃了,让人闻到了它 的香味就忍不住想跳舞?”听他这样一说,我忍不住就想去撞墙。我以超强的心理控制力忍住不笑,然后给我它们详细解释完这个古代典故,并指出了古人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为国为民服务等美好的品质。
总结一下,这些年轻的小朋友虽然搞错很多事情,但这也反映出我们教育方式和内容是否与时俱进,以及我们如何有效传达这些文化价值观和历史意义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们的努力下,或许能培养出更多懂得尊重过去但又能够创新思考的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