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将就木的典故你知道吗

关于行将就木的故事,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行将就木的故事:

重耳是春秋时晋献公的大儿子,由于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骊姬想立自己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便一系列阴谋陷害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后来申生死去,重耳和夷吾先后逃离国土。

重耳带着忠心臣仆外出,他们最初到达了狄国,在那里生活十二年。在这期间,他娶了狄国俘获的姑娘季隗,并有了两个孩子。然而,这段时间里晋献公去世,奚齐也被大臣里克所杀,而在外逃亡的夷吾继位成为晋惠公。为了防止重耳回到夺取君位,晋惠公派人刺杀他,但重耳不得不再次逃亡。

临行前,重耳向季隗告别:“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还没回来,那时你可以改嫁。”季隗流泪答道:“我现在已二十五岁,再过二十五年,就是五十岁,将要‘行将就木’了,还能嫁谁,请让我始终等您吧。”最终,他离开妻子,并在多年的流浪后返回并成为了一代霸主——晋文公。

“行将就木”指的是寿命即将结束,即快要进入棺材。这句话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行将就木的词义解析:

【例句分析】:老夫虽感风寒,只求晚年无病痛。但老夫行将就木,只求晚年残喘。(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拼音代码】:xjjm

【近似词汇】:枯树朽骨、气息微弱

【反义词汇】:繁荣兴盛、日益增强

【谜语示例】:桩;桨

【用法说明】:作为谓语或定语,用以形容人的生命即将结束

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以及它如何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