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名人谱写自主自强的星辰奏鸣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朱光武的奋斗史诗

科研奋斗:谱写自主自强的星辰奏鸣——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朱光武,博士生导师、副总工程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50多年来专注于航天工程与空间科学探测领域的卓越贡献。作为神舟飞船、应用卫星空间环境探测和研究任务,以及科学卫星有效载荷研制的主持人之一,朱光武不仅独立设计开发了16款专用集成电路,还填补了该领域数年的空白,为我国天基空间环境探测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生只做一件事。从风云卫星至载人航天,再到探月工程和萤火一号,朱光武在50余年间坚守于空间环境探测工作中。他以青春与热血、坚贞与无私为己任,用生命书写了一首奋斗之歌。在那个没有先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年代,他亲手绘制原理图与PCB图,每一次新的想法或建议都让他重新投入百分之百的心力和精神。

面对困难时期,他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拼劲,不畏艰险,一直致力于保护航天员和卫星免受辐射危害。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关键任务,并在紧急情况下也能保持冷静,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坚韧不拔。

付出与坚持换回宝贵发展机会。一次意外发生时,他即便身受重伤,也未曾放弃自己的职责,这份执着精神深深感动了同事们,并为团队争取到了宝贵时间。此后,如今的探测室已成为我国空间环境/空间探测领域不可替代的一支力量。

“我们一定要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断发展,精益求精。”这是朱光武经常强调的话语,他以身作则,一以贯之地践行着这一信念。通过不断创新和实践,他成功打破了依赖国外专用集成电路的情形,为我国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效率的地球观察仪器系统。

同时,在培养后辈方面亦是如此。除了积极指导年轻科研人员外,他还倾注心血,将几十年的经验记录下来,为他们提供宝贵教材。这份珍贵的手稿被称为“红宝书”,已经成为实验室新人的必读圣典,使得每一位继承者都能够快速成长并发扬光大。我国各代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将会继续推动这一重要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张贤国孙越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