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宗先生以健身为初体会防身为中期追求修身则是终极归宿

古人创造太极拳,其深远目的有三:一是健身;二是防身;三是修身。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是其初步层次,也是最基础的功效,无论哪种太极拳家,都蕴含着显著的健身祛病能力。武式太极拳的健身效果,源自于它的立足根本,这个根本便是在两句歌诀:“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太极拳追求的终点,不仅仅是技艺,更旨在通过练习,增强身体,达到养心、修性、完善自我,最终达到益寿延年的境界。

为何修养能带来长寿?这正如我们常说的“无欲则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胸开阔,就能达到生理上的健康。身心和谐,便能促进生命力的延续。武式太极拳,从立定脚跟到理论指导,它们共同追求的是“益寿延年不老春”,与其他运动方式相比,更注重内涵层面的修养。

武式太極拳之特长首先表现在“意气君来骨肉臣”——即在锻炼中,最终要达到的状态就是意气领袖,骨肉服从。在这一点上,武式太極拳既非单纯体力运动,也非单纯智力游戏,而是一种以意为主导,以情感和精神作为支撑力量的运动。在这一方面,与跑步或打球等活动不同,这些虽然也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无法像 太極那样全面提升精神状态。

再者,在练习动作时,武式 太極也独树一帜,它并不依赖于外部动作去引导呼吸,而是让呼吸自然流畅,从而引发体内气机流转。当练至一定程度,便可达成一种腹内松静气腾然的心理状态。在实践中,每一步每一个姿势都需要虚实分明,不断调整自身平衡,为肌肉骨骼提供了全面的锻炼机会。

总结来说,武式 太極 在内部以内引外,以深长呼吸培养内脏器官功能;在外侧则通过精准操控、灵活运用虚实刚柔,使得每一次动作皆需经过严格要求—脚底竖起脊柱展开眼界放平心思。这一过程不断反复加强,让人培育出坚韧不拔的情怀,同时对肌肉骨骼进行全面塑形。久而久之,对身体各部分实现协调发展,对内脏器官建立良好运行秩序,对心理素质产生积极影响,使人整体处于一种宁静安稳、高效运转之中,从而促进了生命力的持久延续。这是一种高超的人生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在现代社会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价值显著不可忽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