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的健身之师防身的智者修身的导师太极拳三重奏

古人创造太极拳,其深远目的有三:一是健身之道;二是防身之术;三是修身之法。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是其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功效,无论是在哪个门派,太极拳都能显现出卓越的健康与保健作用。武式太极拳在其立体结构中蕴含着这份独特的健身魅力,这源于它内涵丰富的歌诀:“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然而,太极拳并不仅仅局限于技艺,它更追求通过实践达到强健体魄、完善心性,最终实现长寿延年的理想。

那么,为何修养心性能够带来长寿呢?这便是我们常提及的“无欲则刚”的哲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胸开阔,就能达到生理上的全面健康。而身体与精神的一致,便能促进生命力的延续。武式太極拳,从立定脚步到理论指导,其最高目标都是“益寿延年不老春”,它比其他运动方式更加注重在深层次上培养精神品质。武式太極拳不仅锻炼肌肉,也培养元气,最终达成自我完善,使得生理与心理都达到平衡状态。

武式太極拳的一大特点,在于“意气君来骨肉臣”,即练习者应将意志作为君主,力量作为臣子。这意味着,不只是身体动作,更重要的是意志控制。在这一点上,太極拳区别于跑步、打球等其他运动,它们虽然也可促进健康,但缺乏意志方面的锻炼。而这种以意为本、力为辅的心灵运动,有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如《五字诀》中的第一句要求“心静”,只有心静才能面对挑战,不慌乱地处理问题;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维护身体健康;只有平静的心境才能洞察事物本质,而非被表象所迷惑。

此外,在进行击剑练习时,武式 太極拳也有独到的方法,它并非依靠动作引导呼吸,而是让呼吸自然流畅,然后再引导内气运行,使练习者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腹部松弛而气息腾然。在每一步,每一个桩功中,都有虚实分明、重心稳定的调整,这种活泼如同桩功,对肌肉骨骼进行了全面的锻炼。

总结来说,武式 太極拳既从内而外,以呼吸调节内部器官,又从外而内,以动作塑造身体形态——立定脚跟竖起脊柱拓宽眼界放平心境,一往无前的豪迈姿态反复训练,以培育坚韧不拔之士魂,同时锻炼肌肉骨骼。久之,则两方面相互补充,全身上下皆呈正气浩荡、阴阳协调状态。此时,当行走或挥剑时,即处于一种高超宁静、高洁愉悦的情绪状态,无忧无虑,与天地合一。这是一种高级艺术形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在现代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