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明朝为什么被斩?揭秘历史真相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抚河南、山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他整饬兵备,将要害部署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他坚持“社稷为重”不许和议,被释放的英宗也因此得救。当时朝务繁杂他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清晰行政达令民心所向。
但由于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在天顺元年的复辟中,大将石亨等诬陷其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此后他被追赠官位祭祀,并在弘治二年的《史记》中被誉为“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他的故事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在公元1457年的正月22日,他因为政治斗争的牺牲最终成为了一名民族英雄,而不是叛国者。这段历史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忠诚与正义的力量,以及背后的权力的残酷。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关注于谦这一历史人物的原因之一——他的人生和死去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让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其他人物或事件,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我们将带你走进一段段精彩纷呈的人文景观!
标签: 宋朝历史背景的简介怎么写 、 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 大明风华朱祁镇为什么要杀太皇太后 、 最近很火的明朝电视剧 、 中国历史纪年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