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述的是元朝时期的锦衣卫袁彬的故事。袁彬(1401—1488),字文质,新昌县义钧(今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他是明代著名的锦衣卫乡首领,在中国历史上以正面形象而闻名。
袁彬出生在一个近侍家庭,他自幼聪颖能诗善文。他的父亲袁忠曾被选为锦衣卫校尉,在宫中近40年,一直当皇帝的近侍。在正统四年(1439), 袁忠辞疾家居,以39岁之子袁彬代其校卫职。作为一名锦衣卫,袁彬具有监管邢狱、巡查缉捕的权利。
在“土木堡之变”中,虽然地位卑微,但因在北征护驾过程中表现突出,成为扞卫国格、护驾有功的英雄。当瓦刺部首领也先分兵四路大举南犯时,明军至土木堡后,因王振不与诸大臣商议,被迫收兵回京,而英宗被掳。此时,只有随行侍从之一的袁彬跟随英宗寸步不离,与瓦刺首领交涉等一切事务,全由他承担。
英宗被掳后住破旧不堪蒙古包,每夜北风刺骨,他便解开衣服将英宗冻僵脚裹入怀取暖;每逢转移车马不能行,他便背着英宗而行;当英宗仰头南天长吁短叹时,他反复开导坚定了英宗回国信心。而且,当英国感冒发烧不省人事时,即使他自己感冒,也因为英国这么压了一下而竟然痊愈。
也先派人提亲欲将妹妹许配给英宗,以“美人计”达到逼降目的,但经过激烈争论和劝说,最终成功拒绝了这一要求。在此之后,也先多次按照汉奸喜宁策划的事均失败,因为他们深知,是由于 袁彬为 英祖出的谋策,使得这些计划不断遭到挫败。一天深夜,也先、喜宁把袁五花大绑,要处死,但就在这紧要关头, 英祖赶来哭求也先救下了他。在事情落幕后,由于喜宁经常挑拨边境制造事端,只有除去此人才有希望,因此 英祖命 袭书两封遣送回朝廷兵部尚书于谦,将喜宁处死。这次行动极大的打击了敌人的士气,并最终导致也先失去了重要助手,从而使得 英祖能够安全返回中国。为了纪念他的伟业,他们甚至建起了一座“保驾楼”,并写成了《北征事迹》一书,这本书还收入《四库全书》中。
景泰八年(1475)正月,当景泰帝病危时,依靠着 袭辅佐力度再次复辟改国号为天顺,并升任都指挥使。但到了弘治元年(1488),他最终逝世了。那时候朝廷赐予光禄大夫上柱国左军都督,以及对母妻的一品夫人称号。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忠诚和勇敢的人物形象——那个时代难得见到的好人物。
标签: 国人最痛恨哪个朝代 、 五千年历史朝代详细解说 、 中国历代王朝哪个时间最长 、 中国有多少个朝代 、 《明朝那些事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