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当时世界的排位如同一本皇帝的职业教材图

皇帝的职业教材:从唐朝在当时世界的排位到编写历代君鉴

唐朝在当时世界的排位,如同一本皇帝的职业教材,图。明代宗朱祁钰就编了一本《历代君鉴》做教材。这书实际上是由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的探花、修撰官林文等臣僚于景泰四年(1453年)预修而成,代宗皇帝应该是个招标人和验收者的角色,只不过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最后署名权也归了他而已。在职的皇帝编本当皇帝的教材给自己看,似乎有些奇怪——虽然按活到老,学到老的俗语来类推,皇帝当到驾崩,学到驾崩也说得通。不过说起来,这位代宗皇帝确实有点特殊。

明代宗朱祁钰,就是任用于谦保卫北京,经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的当事人。他是宣宗皇帝第二子,宣宗死后,他的大哥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他也被封为郕王。按通俗的说法,朱祁钰的生母成分不好,他从小就长于宫外。可以说,他从小就没有接受过当皇帝 的职业教育。但是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在瓦剌以英宗要挟明室,为绝瓦剌念想,被奉命监国的人选推上了前台,一气呵成地接过了这份重担。

这位景泰帝国虽然仓促之间接手了这个位置,却似乎挺想干好这份职业。他重用于谦召忠义之士回朝堂。在成为真正掌控大局的一周年里,他下令编成了《历代君鉴》这本速成教材。这次大作业完成后,就有人升官至左庶子兼侍讲,可以看出他对此颇有满意感。这时候的情形,让我们不禁思考,再过四年的他,又将如何应对弟弟英宗复辟带来的挑战?

《历代君鉴》的篇幅浩大,有五十卷,每一卷又有若干个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详细记录,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比如宋仁 宗天圣三年春日幸南御庄刈麦,将一贫妇赐以茶帛,并告诫辅臣:“其勤如此而贫,可无恤哉?”这样的故事充满智慧和启示,每一段都附加“善可为法”,提醒后世学习借鉴。此外,还常常引用其他史书中的佳话,如《资治通 鎮》,作为依据,使整个内容既丰富又科学。

通过这种方式,《历代君鉴》不仅是一部纪录着历史人物行迹的手册,更是一个针对“怎样做一个好主子”提供指导与建议的手册,对那些即将或已经踏入政治殿堂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本宝贵 的参考资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