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与时局紧密相连,对社会价值导向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思想主张在批判重农抑商和倡导功利价值方面,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相呼应。
李贽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南门外,幼年丧母,以独立思考著称。在他的一生中,他以《老农老圃论》为起点,大胆挑战孔子的观点,并在后来的讲学活动中,不畏权势地批判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他倡导“童心说”,提倡男女平等,并对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哲学上,他否定了“天理”的存在,而是认为万物皆由两气(阴阳)生成。这一观点不仅颠覆了传统儒家的宇宙观,还触动了晚明社会风气中的变革需求。
然而,这种激进而又前瞻性的思想也使得他成为时代矛盾焦点之一,被视为异端而遭到迫害,最终自尽身亡。尽管如此,李贽留下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如《藏书》、《续藏书》、《焚书》等,其中许多版本至今仍被广泛流行。此外,他对于秦始皇和武则天的评价,也展现出了其独特且具有开创性的人文关怀和历史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