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生平探究:揭秘李贽故事,解析李贽思想主张
文中提到: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是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的泰州学派代表人物。
他在历史朝代顺序表口诀中,以批判重农抑商和扬商贾功绩著称,倡导功利价值,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相吻合。重要著作包括《藏书》、《续藏书》、《焚书》等,其评点版本如《水浒传》、《西厢记》等至今流行。
李贽一生对传统与历史持有重新审视的态度,这反映了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趋势。
他的故事:
出生于嘉靖六年(1527年11月23日),其祖先来自元朝。幼丧母,随父学习,成绩突出。他不信回教,不受儒学束缚,有强烈反传统理念。
12岁就写出《老农老圃论》,挖苦孔子的言论。26岁中举人,30岁至45岁历任多个官职,最终辞官寄寓黄安、湖北麻城。
倡导“童心说”,抨击时政,并受欢迎。完成了多部著作,如《初潭集》、《焚书》等,并撰写诗歌共6卷。
揭露道学伪善面目,对宋代大理学家进行批判。在山东编成《阳明先生道学抄》,被视为“异端”、“邪说”。
万历三十年入狱,被以“敢倡乱道”罪名,但坦然自若,最终以剃发名义自杀而死,享年76岁。
学生汪可受及梅掌科捐银树碑,他墓地现存北京市文物保护区内,其思想主张以批判封建社会男尊女卑、重农抑商为核心,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并否认孔孟是万世之至论;追求男女平等和个性发展;哲学上否定天理存在,以两气观点取替。此外,他还崇尚真奇与狂禅,为晚明启蒙运动旗帜人物之一。
标签: 元代元朝 、 明朝各帝王在位时间 、 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 明朝历史被篡改了吗 、 中国朝代顺序表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