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名人之中何腾蛟又是谁

何腾蛟——领导荆湘十三镇抗击清军,崇祯年间担任南阳知县。在守丧期间,他辞官不仕。解除丧服后,被起用负责淮徐兵备金务,成功平息了当地的盗贼活动,使辖区内和平无事。他拒绝良玉的邀请,独自从宁州前往浏阳,最终抵达长沙。聚集了一批旧部,如堵胤锡、傅上瑞、严起恒等,他们订立盟约,誓言并分配马匹、船只和粮草,以建立几支武装力量,并指定各自的首领。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大清军攻占南京,唐王朱由检在福州自称皇帝。李自成被杀后,其将领刘体仁、郝摇旗等因失去指挥官,便打算归附何腾蛟。这股四五万人的队伍突然进入湘阴,与长沙仅一百多里相隔。城中人士对他们既迷惑又恐惧,因为不知道他们是来归顺还是来攻击。朝宣率兵撤回燕子窝,而上瑞请求腾蛟暂时离开,但他回答:“死于左良玉手下与死于盗贼手下无异,为何要逃避?”周二南请求前去侦察,但遭到敌方箭矢射杀及随行士兵全数阵亡,这使得城中更加恐慌,士绶百姓纷纷逃离。

何腾蛟与章旷密谋,用万大鹏等两名遗部将出使招安。大队人马见只有两人而轻视,不料这两个“小卒”竟然深入敌营饮酒作乐。一问之下,他们以督师之命,请对方移驻长沙,然后展示了何腾蛟亲笔信中的承诺:“我一直在等待你们归顺那天,我发誓,将永远保障你们享受富贵。”此言一出,摇旗等人喜出望外,即刻跟随大鹏到了长沙。

何腾蛟接待新来者,用宴席款待,并慰问安抚。此举再次激发了摇旗及其党羽袁宗弟、蔺养成、王进才及牛有勇等人的归属热情,一举增加十余万名战士,加强了军威。此事证明了何腾蛟作为一个领导者,在困难时期能迅速调动资源,从而影响广泛的人心,让更多的反清力量汇聚至他的麾下。这段历史也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决心,在关键时刻能够团结众志,使得荆湘十三镇成为抗击清军的一个重要力量中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