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生物奥秘科研数据库助力田间实验中科院高级工程师赵盼的故事

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的甘蔗农田,一个年轻的科学家赵盼躺在土地上,他刚刚完成了四小时的田间样品收集和百公里的长途驾驶。他的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但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他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仲乃琴团队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以利用微生物技术增效肥料、调理土壤而闻名。

“我们必须下田,才能真正理解产业的问题,也才能知道农民真正需要什么。”赵盼说。他的工作是减少化肥用量、节省成本,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并修复土壤生态,让甘蔗种植户获得更多经济收益。

赵盼跟随仲乃琴研发了多项产品,如肥料增效助剂和土壤调理型功能菌剂,这些成果被用于贵州、宁夏、内蒙古等地的科技扶助活动。在甘蔗等新作物领域,他们正在进行新的技术试验和示范。

然而,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耕作模式要求不同的技术适应性。通过实地考察,赵盼发现采用先进种植技术种植的甘蔗茎高茎粗明显超过传统方法,这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把实验室搬到田间,是来自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从1953年成立至今,微生物所一直坚持这种做法,为农民解决各种问题。而现在,这一传统正由新一代青年科研工作者继续践行,他们深入田间,对作物进行观察数据收集,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好的技术必须贴近实际需求,而不是仅仅停留于纸面上的理论。这就是赵盼10年的经验教训。他认为,只有将农业研究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看到问题并找到有效解决方案。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要听取农民的声音,并且将他们最大的利益放在首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