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科研究生院的物品探秘之旅中,庄文颖展现了她半个世纪的真菌学研究成就。她的双脚曾经穿越全国26个省份的荒野,肩膀背负着数不尽的真菌标本,而她的双眼则辨识出了360多种新发现。在年过七旬时,她仍然坚持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C座4层实验室与真菌标本、放大镜、显微镜和学生们为伍。
庄文颖荣获多项殊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以及“美洲真菌学会外籍荣誉会士”。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两类细菌新属被命名为“海庄文颖氏菌属”,而一类真菌新属则被称作“文颖盘菌属”。最近,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协共同举办的学习宣传活动中,她还被评选为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然而,庄文颖对自己的称呼是最简单的一位——“菌物学家”。她30岁时决定踏上这条路,当时选择留校任教并师从余永年。余永年的指导下,庄文颖掌握了分类学,并成为课题组里的核心成员。1983年,余永年送她去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以期让她开拓国内真 fungi分类研究新局面。
回国后,庄文(excavation)产生了一种念头,要让中国的真 fungi走向国际舞台。她组织十几位同行进行了大巴山丛林考察,这次考察后,他们连续发表7篇论文,让中国真 fungi学者在国际上亮相。这段时间里,她带领团队走遍全国39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量材料,将其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
尽管艰苦,但那些旅途中的记忆依旧如诗如画。广西大明山是湿度最高的地方,而戈壁滩上的旅行则充满了欢欣鼓舞。“我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回想起过去,庄文 excite 但这么多年的工作中,她已经完成了大量工作:39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量材料调查;360余种新的植物病害发现;木霉资源状况得到改善等等。
在她的办公室里,还有一个老旧保温壶,是由退休老师留下的。这是一个宝贵的小礼物,它展示出对待科学事业热情与执着。而那个保温壶也是对老师余永年的怀念,因为他留给世界更多宝贵知识,即使离开人间,他的心灵也继续影响着人们。在病痛折磨下,他编写《中国菌物学100年》,直到生命结束前都未放弃工作,这份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包括他的学生们。
尽管年龄渐长,但庄 excite 还是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她说:“我70多了,我还需要不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她以身作则,对于每一位学生都是榜样,用实际行动来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倪思洁摄)
标签: 宋朝重文轻武 、 中国唯一一个千年王朝 、 周娥皇和小周后当皇后 、 清朝还有人敢姓朱吗 、 为什么不敢挖雍正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