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颖,唐代政治家,以敏捷的笔触和深厚的国学知识闻名于世。他的祖籍是京兆杜陵,他的父亲佐官卑微,但他自己却一路高升,先后担任过司勋员外、知制诰、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要职,最终成为宰相,并被授予上柱国和建安男之封号。
杜元颖在穆宗即位后不久,就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重用,被召入翰林院充当学士。在那个时代,他以手笔敏捷著称,即便在太和年间被贬为左拾遗、右补阙,也没有影响到他的文学才能。他曾一度被召回翰林院,更是受到宪宗的赞誉,被赐予金紫荣衔。
然而,杜元颖最终因为军事失利而遭到了贬黜。在一次南诏蛮族攻蜀州时,他未能准备好防御措施,而军民们对他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最终导致了大量人口涂杀。尽管如此,在他去世之后,上表乞赠官,并且得到了湖州刺史之职,这证明了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据说杜元颖有五题诗一卷,只有一首现存至今。这段生平简介展示了一个既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又能迅速崛起并获得皇帝赏识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政治家的命运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