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字幼清,晚号伯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生平充满了对国学知识的热爱与传承。他出身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吴择以其诗赋和天文星历之学著称,而父亲吴枢则以其宽厚、诚实和乐善好施闻名乡里。这两代人的品德和教养,对年轻的吴澄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小,吴澄就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才华。在3岁时,他就开始学习古诗,并且能够随口背诵。他的悟性极高,以至于他在5岁时,就能读书超过一般人。此后,他日夜苦读,不仅精通经典,还能写作进士赋。
10岁时,吴澄阅读朱熹编纂的《大学》、《中庸》,并坚持每天诵习《大学》20遍达3000余日,这为他之后深入研究儒学打下了坚实基础。13岁时,他开始博览诸子百家之书,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赢得售书人的赞赏。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澄更加专注于圣贤之学。他认为“勤”、“谨”是治学之要经,为此他还创作了《勤》、《谨》二箴,以及其他铭言,如《敬铭》、《和铭》,这些铭言体现了他对自我修养与道德自律的追求。
最终,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后,吴澄成为了元朝的一位重要儒学大师,与许衡齐名,被誉为“北许南吴”。他的毕生事业致力于推广儒学文化,使其成为当世经学的大师之一。
标签: 元朝是中国第几个朝代 、 明朝族谱简图 、 《明史 传》 、 明朝那些事儿免费阅读全文 、 南宋灭亡有多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