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将就木”的历史故事:重耳的归国之旅
在悠远的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大儿子重耳因父宠骊姬排挤而逃离了家国。他的两个弟弟申生和夷吾先后也遭遇不测,最终只剩下重耳逃亡至狄国。在狄国,他与忠诚臣子共度十二年,期间生育了两个孩子。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晋献公去世、奚齐被杀,而夷吾继位成为晋惠公。为了防止重耳回国夺位,晋惠公派人刺杀他。这次逃亡,让重耳深刻体会到生命如同易逝的花朵,只待一阵风吹过,便可能凋零。
临别前夕,当季隗向重耳告别,她以坚定的决心回答:“我愿等你二十五年,即使到了那时,我五十岁,也愿意陪伴你入土为安。”这份深情和忠贞,在那漫长的岁月中显得尤为珍贵。
终于,在经历无数艰辛之后,重耳回到了故乡,与兄弟争霸,最终成为了一代霸主——晋文公。而“行将就木”这一成语,便从这个故事中诞生,它象征着生命即将结束,如同棺材般紧迫无疑。
此外,“行将就木”还有其他含义,比如指事物接近毁灭边缘,或是形容某种状况快要达到极点。此词还常用于文学作品中,以比喻人物或情境悲惨结局,如清代作家吴趼人《痛史》中的用法:“但老夫行将就木,只求晚年残喘。”
【拼音代码】:xjjm
【近义词】:枯木朽株、气息奄奄
【反义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灯谜】:桁;桨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快要死亡
标签: 明朝黑暗还是清朝黑暗 、 元朝被明朝全灭了吗 、 了解一位明朝的 、 明朝那些事是讲什么的 、 各代王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