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我就对戏曲充满了热爱,尤其是对中国的戏曲组织形式和特点,我在年轻时便深入民间进行考察。1921年,我去了河南,对开封以东地区的“靠山红”、“罗罗”、“越调”、“大梆”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在那里,我亲眼见到了这些不同的戏曲表演,并且有了一些关于它们组织形式和特点的直观感受。
1924年,我又去了湖北,那里我研究了汉戏和花鼓戏。我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中国戏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收集到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我的研究不仅限于理论上的了解,还包括实际参与其中。我在1928年到上海时,对京剧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京剧的评论文章。之后,我与其他人一起编辑了一份名为《戏世界报》的报纸,在那里我担任主任。而后,又组建了一家名为上海国剧保存社的地方组织,担任社长并主编《十日戏剧》杂志,这个杂志共发行118期。此外,还主编过《戲劇日刊》,并应邀成为上海中华国剧学校校长。
随着时间推移,我的工作也逐渐转向教育领域。在1942年的抗战期间,我被聘请成为西安地方戏剧改进协会指导委员,以通过宣传戲曲来支持抗日战争。当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后,我开始筹备成立中国戲劇改進協會,并且负责编辑协会出版物中的杂志《半月戲劇》。
标签: 明朝的四大未解之谜 、 一代女皇三 电视剧 、 清朝十二帝顺序列表简介 、 二十四朝代顺序及时间 、 明朝那些事儿下载全集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