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帝赐教太极拳三层修炼之道既健身养躯又防身保命终修身齐全

古人创造太极拳,其深远目的有三:一是健身;二是防身;三是修身。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是其初级层次,也是最基础的功效,无论哪种太极拳家,都蕴含了较好的健身祛病能力。武式太极拳之于健身,源自其基本姿态,即两句精髓:“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门艺术旨在通过练习,增强体魄、强化生命力,最终达到精神修养和自我完善,进而实现长寿延年的理想。

为何修养身体能带来长寿呢?这便体现了“无欲则刚”的哲学。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心胸开阔,便能达到生理上的健康。健康的身体与心灵,则可促进长寿。

武式太極拳,从立定基准到理论指导,其核心目标皆指向“益寿延年不老春”,它比其他运动更注重内涵的培养和修炼。这不仅锻炼肌肉与体魄,还通过对肌肉与体魄的锻炼,培养元气,最终达到自我完善,使之在生理上及心理上均达至健康境界。

武式太極拳特点之一,是以“意气君来骨肉臣”为准则,即练者最终应达到的境界即意志统御,而非肉躯所控。因此,它既是一种肢体运动,又是一种意志训练,其根本重要性在于后者。在这一点上,与跑步或打球等运动相比,它更具独特性。此外,《五字诀》中的第一条要求“心静”,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应对事务不慌张正确处理问题;只有保持平和安详的心态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只有平心静气才能洞察本质,不受表象繁杂消耗脑力、体力。这意味着,在动作中呼吸自然引动内气运行,将练习提升至腹内松静气腾然境界,有助于调节重心平衡,对骨骼肌肉进行有效锻炼。

总结来说,武式太極拳内部以内引外,以呼吸深长作为锻炼方法,从而维护器官健康;外部则通过开合协调、虚实分明以及刚柔并济的动作形式,并按照独特法则—竖起脊柱拓展眼界放下心怀,一弓一撑反复磨砺,以培育一种无畏前行豪迈精神,同时锻炼筋骨力量。久之,不仅使得内脏器官各司其职各安其位,而且使得身体舒适整齐、筋骨强壮且发达。此时,当行走或架势演练时,人的意识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高度统一状态中,使人感到满足而宁静,这从精神到物质都能实现益寿延年的效果。这是一种高超的保健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在现代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积极影响力。

标签: